天独自转欧洲(2、3)法国篇
九月十七日 (第2天)
前一夜的经历像一场梦,让我在游巴黎之前就对它有了十足的好感。小朱询问我这几天的安排,说要抽出一天时间尽地主之谊,我说:“能让我住在这儿就已经很好了,你忙你的吧,真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开口的。” 虽然有人“陪游”会省不少力气,可我走前的功课岂不白做了?
早上起来,踏着轻快的步子出了门,笑眯眯地迎着阳光,心情空前自由,这是我喜欢旅行的主要原因,人一但回到日常生活,心就很难有什么真正的自由。包里揣着小朱为我准备的地图,一打儿公交车票,饮用水,直奔奥赛博物馆。
地铁停下来,上来两男一女三个青年,他们手里拿着吉他和鼓,一进来就欢快地拍打弹唱。那歌和他们的长相十分相似,充满了浓郁的南欧风情,热烈甜美,让这沉闷的地铁车厢刹那间阳光灿烂,散发出葡萄园的芬芳!下去转车,在过道里又听到了音乐,这次是手风琴独奏,我跟随着它的节拍在地铁站里快步小跑,心中竟洋溢着一种幸福。英国的地铁音乐通常是世界名曲,也会被感动,但即使是那份感动,也是理智的;这里则不然,这里的音乐是有感染力的,它像路边一个悠扬的口哨,或是对面一个友善的眨眼,为路人营造着一份不经意的浪漫和快乐,搅动着我心中的快乐因子。
赴约奥赛博物馆 (Musèe d’Orsay)
远远地,那个美国人已经等在那儿了,他穿了件白色T恤,居然提前替我付了门票钱,说怕我来的时候排队浪费时间。真是个实在的美国人,我要是不来怎么办呢?
奥赛是很值得一看的,就在塞纳河边,从旧火车站改建过来的,有人称它是“欧洲最美的博物馆”。馆内有一个硕大的拱形天棚,半透明,宽敞明亮,很有气势。奥赛的收藏从各种材质的雕塑,到梵高、塞尚等名家的画作以及老照片都有,可以说是一个收集现代艺术品的博物馆。摆放也很讲究,东西不少,但轻盈,不让人有喘不过气的感觉,在里边晃晃悠悠的闲转是件很享受的事。凯文热心地向我介绍一些背景知识,他知道的实在不少,而我在努力练习听力。
走出博物馆,打算先去买火车票。在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热心指引下,我们很快在附近找到了一个售票处,买好去马赛的火车票,一问,从马赛到摩纳哥的票也能买,干脆连摩纳哥到罗马的票也一起买了。省心。
上了桥,踱到塞纳河对岸。天气晴好,有风,塞纳河上波光闪动,让人的心情也轻飘飘的。美国人帮我拍了几张照片,还不错,这时我们说话已经不再“拿”着了。经过了杜勒丽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围着小凯旋门转了一圈,著名的卢浮宫已经近在眼前,不过我没进去。一来,刚从博物馆出来;二来,网上说,下午3:00以后,卢浮宫的票价会下调一些,而周三晚上9:30才闭馆。
“现在去哪儿好呢?”我想听听凯文的意见。他建议去巴黎圣母院。这本来是我第二天的日程安排,但有了向导还是不要错过吧。在向导的带领下,我绝望地发现,我们走上了一条望不到头的商业街,只顾着跟他说话,也没看街名儿,只记得游人如织,两边乱哄哄的,真后悔没向他建议坐地铁。
时值正午,凯文提议先找个地方解决肚子问题。他点中餐,我以为他是为了我,马上表示不感兴趣。谁知他是真想吃中餐,我一时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只好和他进了一家中餐馆,他要炒面,我要炒饭,叫了一份汤,AA制。这个饭馆的份量实在秀气,凯文也很秀气地对付着那盘面,估计没吃饱。他还一个劲儿地说味道不错,居然给了小费。
搭档会读地图,我被彻底解放出来,腾出些精力打趣他。凯文名片上的头衔是“博士,副教授”,他喜欢说车轱辘话,我感慨道:我最怕写论文,总觉得一件事只要两句话就能说清楚,想不通怎么才能写几万字,你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