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鼓浪屿风情
学生时曾梦想老了可以在鼓浪屿买一幢别墅住下,沿着幽深弯曲的小巷回家,推开有些年月带点锈迹的雕花铁门,穿过长长而又清凉的回廊。。。晨昏可以看日出日落看栖霞落彩,夜晚听着浪打礁石枕着涛声入眠。。。和老公还在恋爱的时候,也跟他说了我的梦想,他说他会帮我实现。等我来到温哥华这个在某些方面和鼓浪屿有着相同之处的城市,当我时而还会念叨着鼓浪屿的时候,老公说:你都已经住在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地方了,怎么还会想念鼓浪屿呢?他不知道,有些梦想是会一直留在心底的啊。而当我这次要来鼓浪屿之前,我给老公打电话,问他:还记得我想在鼓浪屿买别墅吗?他回答:记得!我问:会实现吗?回答:会的!我知道他的回答只是一种信心,事实上我也并不需要一定要实现这个年轻时候的梦想,但,鼓浪屿依然是我的所爱,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已去过的和将来要去的。元旦前,我带着儿子,在鼓浪屿住了4个晚上,真正悠悠闲闲地感受了鼓浪屿,尤其是老房子。入住于英式别墅
去之前,我让我的朋友帮我找一间比较有特色的家庭旅馆。她真是知道我的,我都没有多说什么,她就知道我想要住什么样的了。在网上找了些资料后,她又自己跑到鼓浪屿上几家旅馆看过,最后帮我定了一间。我的朋友和姐姐以为我舍不得住酒店,都想让人帮我安排,被我婉拒了。鼓浪屿上面家庭旅馆开了很多,生意大部分都很好。曾有一个加拿大人和一个荷兰人,租了“观彩楼”前可以看海的一栋老房子,装修成很古典中国的风味,吸引很多旅客,生意火爆。似乎是这一两年的事,房东将房子收回,买出了800万的价格。据说,也是国内的人买走,当做度假用的。
我很满意我的朋友帮我找的家庭旅馆,就在日光岩脚下,离轮渡约15分钟的路程。那是160年前的房子,是当时教会建了给英国来的女牧师住的,所以也叫“姑娘楼”。现在,叫“喜林阁”。
偌大的庭院,只有10个房间。这家自8月份开张以来,入住率80%以上。我比较喜欢的是,每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据说有的家庭旅馆没有)。这间的价格是300多,不过,因为房间不够,我们住了两天小间房,价格0多。
院子里还有很精致的秋千,铺着小砖的小路和修长摇曳的茂竹,更是给了这座老房子悠闲风雅的感觉。等朋友们来看我的时候,我就坐在院子里看书,相机放在旁边,想等她们一进门的时候给她们一个定格。
迷失幽深巷弄,徜徉老房旧屋鼓浪屿,仅有2平方公里,1万多人,却拥有钢琴500台左右,据说钢琴密度为世界之最。早年,13个国家在岛上有租界,为全国最多,岛上留下了各国不同类型的建筑,除此,早先飘洋过海的华侨汇款回来,依据国外的风格和各自的喜好建了很多的房子。因此,鼓浪屿又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此外,看了那些书才知道,在鼓浪屿住过的名人比我原先耳闻的多得多:林语堂、林尔嘉(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巧稚、殷承宗、陈左煌等等,现在仍然住在岛上的名人还有郑小瑛和舒婷。应该说,环海、绿树、建筑等环境是鼓浪屿外在的美,鼓浪屿的人文和历史才构建了它的精华和灵魂,而且早已浸染在鼓浪屿人的日常生活中。星期日的教堂外,也许你会碰见用英文聊天的两位面容慈祥的主里的姊妹;在阴凉弯曲的小巷,迎面走来的或许就是你熟知的某位名人的后代;这里还有80多岁的老太太每天喝自己亲自手磨的咖啡;初到鼓浪屿的当晚,我和儿子找不着回旅馆的路,带我们回去的两位夫妻就是装扮齐整背着提琴,想必是从家庭音乐会刚回来。。。
我想念的鼓浪屿,向来不是日光岩,不是菽庄花园,不是郑成功塑像,也不是任何需要买门票的场所。要看鼓浪屿,还是避开游人必经之路,离开喧闹之处,拐进那些幽深的巷弄吧。拿着朋友帮我买的手绘地图,我和儿子一间间寻找着曾经风华的那些老建筑。
在读舒婷的关于鼓浪屿人文的《真水无香》时,看到她说她常常出门会找不到回家的路,让我失笑,想着聪明的人似乎总有哪些方面不太灵光的。而朋友帮我买了一本《迷失 鼓浪屿》,我刚开始觉得这个“迷失”的意思应该是指“精神的沉醉”,可没想到的是,鼓浪屿,这个弹丸之地,的确让人迷失,让我常常找不着路,常常是照着地图走着走着竟又回到原地。于是,我对儿子说:“不看地图了,我们随便走,走到哪里算哪里吧!”这样倒好,竟然有时不经意间,我们寻寻觅觅的老房子就赫然出现我们面前。
这是位于笔山路的“亦足山庄”的台阶,建于19年间,为越南藉华侨许汉所建。它的门楼和石阶是鼓浪屿最大最美的,典型的欧式建筑。听说刚花了1000万人民币重新装修过,现在是宝姿的总设计师居住。我们去的时候,大铁门紧闭,只有儿子的小DC可以伸进去拍了几张。
“观彩楼”也是一座风格独特的的欧式别墅,因在楼上可以观赏到美丽的落日彩霞而得名,可是,原本华贵气派的楼房,现在也只剩破败,只有透过楼顶窗户看到鼓浪屿的代表建筑“八卦楼”和对岸的现代化高楼依旧光彩。
我们从“观彩楼”的小窗爬到外面的没有围栏的小天台。旁边就是“春草堂”,是大名鼎鼎的许春草自己设计自己用了35年的时间用一块块花岗岩建上去的。许春草,当年曾得到过孙中山授予的一等勋章。而今,他的后代又在楼的前面又盖了另一栋别墅,同样也是可以望海观霞。在“春草堂”后面,是英年早逝的著名音乐家许斐平的故居。
鼓浪屿,小小的地方,几步之遥都是和名人有关系。曾看到一篇文章说,他和朋友寻林语堂故居不遇,便在一座没有门,也没有门牌的老房前坐下休息,回去后看图才知道,那竟然就是林语堂的故居。
1,《到鼓浪屿看老别墅》龚洁著 这是一本比较权威的关于鼓浪屿的老别墅的书,作者龚洁长年研究鼓浪屿的文史和建筑。书里有很多很珍贵的老照片,很值得一看。2,《真水无香》舒婷著 在去鼓浪屿之前,很开心地看到书店里摆着舒婷的这本书。里面都是关于鼓浪屿的人文,很多的家族故事在别处是看不到的,而她的母亲的相片也是在这里首次披露。我很喜欢这本书。舒婷仍然住在鼓浪屿她的先生家族留下来的老房子里,每天清晨她都会沿着固定的路线出去跑步。原先的鼓浪屿地图标了她的住址,以至于常常有马上要赶飞机的读者前来合影签名等,后来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在地图上删除。
3,《迷失 鼓浪屿》Air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