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印度
序
(图1) 我和P兔的印度之行从这张照片正式开始。大家可以看到P兔的表情有一点类似便秘的尴尬意味,或者说至少看起来显然并不那么身心愉快。当然,无论是谁在凌晨四点钟下榻这间位于德里市中心的旅馆,好象都不太可能觉得很爽。正如你看见的,没有床单,黑呼呼的垫子和枕头上免不了有几只令人心烦的昆虫,而床铺的摆放方式尤其奇怪,想躺在里面的床上就必须从外面的铺子上爬过去,也许旅馆老板认定这其实是一张双人床。我们住进这家旅馆实属无奈。由于出发前被旅行指南书上各种各样的警告信息搞得神经兮兮的,本来打算按照书上的建议在机场到达大厅坐到天亮再进市区,结果坐了一个小时觉得十分辛苦,又发现身边傻等的只有日本人而已(那套《走遍全球》系列原本就是日本人编写的),欧美游客都走光了。于是毅然决定坐夜间出租车进城。到达旅行者聚集的PAHAL GANJ(新德里火车站前的主集市)时,怎么也找不到事先在国内网上预订好的GOLD REGENCY旅馆。问起路口值班的警察,他默不作声径直带着我去敲明显是一家旅行社的大门,这种勾当我听得太多了,因此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自己接着找。凌晨三点多在这条没有门号也没有路牌的乱糟糟的小街上指望得到热心人的帮助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居然碰上雷峰了,一个俄罗斯弟兄带着他的女朋友不知道在哪里鬼转到现在正打算回到旅店去。俄国人很热心,哐哐地去敲路边的门问当地人,俄国人大概在德里混了不少时间了,因此有些肆无忌惮还敢这么晚不着家,但是他也找不着该死的GOLD REGENCY。我只好说算了,如果找不到的话我打算跟你去你住的旅馆,反正我也没有预付款给GOLD REGENCY。俄国人当即表示赞同,不过他说他住的旅馆不是那么舒服,我说没关系,心想你住得我怎么就住不得?结果是我还真觉得有点住不下去。俄国人后来又来哐哐地敲我们的房门,很热心地表示明天中午以后可以带我们去游览一下德里市区,上午嘛不好意思要睡觉。他光着膀子叼着一个细细的黑烟卷,我怀疑是大麻什么的,眼神却很忠厚。我只好说十分感谢,明天再决定吧。结果几个小时以后天一亮我就赶紧出门找了另外一家旅馆结帐走人了,想起俄国人夜里在路上跟我说“中国人和俄国人是朋友”我真觉得有点愧对俄国大兄弟的热心帮助,走之前都没跟他打个招呼。
这家旅馆的房费是每晚150卢比,大约相当于人民币30元不到,可倒霉的是,不管你只占用了房间多么短的时间,天一亮就算第二天开始了,也就是说我不得不为黎明前后的短短几个小时分别付上一整天的房费,总共300卢比。这听起来蛮不讲理,但是旅馆老板晃着他那颗黑呼呼的脑袋用蹩脚的英语以及一大堆纸头上的数字和箭头对我足足解释了15分钟,我选择放弃了。直到两个月之后的今天我才开始回顾这段印度的旅程时,我仍然觉得遗憾多过美好。不过总的来说印度是个不错的国家,值得一玩,或者套用他们的官方宣传说法:欢迎来到“难以置信的印度”。
旅行日记
一,德里
《走遍全球》这本书关于如何应付过海关说了很多,其实完全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们进关的时候几乎一句话都不用说,看看护照直接敲章就放行了,可能因为深夜了办事员有点懒。
德里的机场有点烂。书上对机场的警告也是一大段,所以很谨慎地找银行柜台换了钱,THOMAS COOK银行,美元对卢比1:40,换100美元收取80卢比手续费。(事后知道市区里的银行换钱不收手续费,所以不要在机场多换,只换50美元就够了。一路走完印度才发现换钱最划算的是德里,最高的时候1:40.6免手续费,其余旅游城市一概很黑,最低的是AGRA,100美元只拿到手3850卢比。)
由于是深夜,出了机场径直往预付费出租车柜台买票。夜间有附加费,到PAHAL GANJ(新德里火车站前的主集市)3卢比,司机说白天只要240。拿着票找不到车,以为要对车牌号,而且印度的出租车完全没有什么标志特点,只能凭直觉估计排着队的车子大概就是。为了保险起见,问了警察,原来不对车牌,随便找一个排队的车子就行。车子够烂,完全是50年代的模样,圆头圆脑黑呼呼的。(这不是特例,好象全德里的出租都是这样的老式车子,就连后来在发达城市孟买看见的出租也是这个样子,但是街上的私家车就很新款。)
开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PAHAL GANJ。接着就是开头的这一幕,在躺到那张神秘的床垫上以前,我使劲往全身喷了很多丛林驱虫剂。
虽然很累又饿,但是睡不沉,两个小时以后天微微亮我就出门去,顺着PAHAL GANJ这条不太宽阔街道寻找合适的新住处。夜里看不太清楚的街道在早晨显得更加凌乱,牛和狗到处都是,当然还有大片新鲜的牛粪,热呼呼地蒸发着。对德里这第一眼的印象还是很意外,据说印度贫富分化严重,心想肯定是跑到贫民区来了,这街道的模样怎么看也不象一个首都级城市的中心地带。
我花了半个小时找妥一家拥有四层楼的看起来还算体面的旅馆,带空调和独立卫生间的双人房每晚550卢比,虽然很小也没有窗户,但起码是白床单,而且楼顶天台上有餐厅,吃饭比较方便。
我原先制订的计划中就没有参观德里的内容,因此31号这天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火车站的售票系统,买好去第一站马图拉的车票,接着就补充睡眠。住在PAHAL GANJ的最大优势就是搭乘火车出行便捷。无论住在这条街的哪个角落,走路最多5分钟就能到火车站,这可以保证使你在不熟悉德里的情况下不会耽误24小时里任何时间出发的火车。
对印度的了解是从你接触到的每一个场所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火车站就是一个很能反映印度特色的缩影地带。即便是德里这样的大城市的车站,看起来也是很糟糕的。可惜禁止拍照。任何人都可以直接走上月台,不需要有票,因此所有月台上乱糟糟的一点秩序也没有,找目标车次成为一件不简单的任务。普通售票处大玻璃上的窗口那么小,外面挤着许多印度人,很难想象这种条件下人们如何应对印度火车系统那复杂的售票程序。正因为如此,政府才考虑在二楼设置了外国人专门售票处,否则一无所知的外国人在这些普通窗口询问加买票所花的时间估计要使队伍前进速度慢下十倍来!
关于警惕车站的骗子什么的我就不多说了,总之我总结的经验是在印度任何场所,绝对不要听信任何主动和你搭讪的人,无论他穿什么衣服拿什么道具,你只管说NO,自己去找你想找的地点就行了。实在要问当地人的话,去车站办公室里找人问,或者找匆忙路过的衣着体面的人来问。另一件一定要注意的事情是,问超过三个人再决定吧,否则很可能耽误大事。不是印度兄弟成心要骗你,而是因为:一方面对方可能完全没有弄明白你的意思,靠猜测然后充满信心地给出答案;另一方面,他们很多时候懒得思考不确定的事情,随便给你指一指,在他看来这就算给你帮忙了。这个逻辑很滑稽,但确实如此,会给你造成很大的麻烦。
二楼的外国人专用售票处还是很方便的。有的接待员很不错,会很有耐心地帮你选择车次(其实似乎绝大多数印度人与其说有耐心,不如说他们是慢性子,任何时候只要你哪怕说话快了一点,他们就劝你:“慢慢来,有的是时间”)。
关于在印度乘火车的相关情况,可以参看附录2。
买定车票以后就去闲逛,看德里。地图上显示城市的中心广场(康诺特广场)离火车站只有一公里不到而已,因此步行。这个广场很大,中央区域是类似开放式的公园,四周分内外圈两层,都是商店。听说德里不让建高层建筑,因此这个广场仍然没有一丝现代化城市的气息。内圈门店里几乎可以找到所有大城市常见的店面,例如麦当劳、必胜客、adidas、ESPRIT……,我走进挂着ROLEX广告的表行,发现从AP、VC到IWC等各式名牌还真不少,我的家乡省会城市也还见不到那么多牌子。但是门外的景象却又令人奇怪这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消费能力吗?印度的城市就是这样,门外的公共设施建设永远让你觉得生活在八十年代,门里货架上摆着的却是最新流行的IPOD音乐播放器,对比鲜明。马路上交通灯都很少见到,满街都是黄绿相间的载客三轮摩托,跑得飞快,居然还煞有介事地装上了电子计价器。公共汽车却不多见,而私家车在广场周围以一种十分令人费解的方式停得到处都是:他们头挨着头,尾连着尾,后来的车主永远不愿意操心他会不会堵了先来的车子的道路,也许印度人习惯了第一个到就必须最后一个走的奇怪逻辑。
广场地下就是地铁站,我们随便坐上两站路再回到地面,那景象就更令人吃惊了。
刚刚走出现代化的轨道交通站台,地上出口处迎面就是一头施施然大便中的神牛。马路上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活气息,人潮汹涌只是没有一点余地给四个轮子的车辆行驶,人力三轮和自行车还有鹤立鸡群的马车加上神牛,把个路面挤得水泄不通。举目望去,这景象绝对有可能让你放弃拜访一里路以外马路另一头的清真寺。我打赌,如果你背着降落伞在这里着陆,绝对想不到地面下10米会有地铁,这一切太不搭调了,就象小脚老太穿着露脐的吊带衫。
我们只好折回康诺特广场,这里有令人满意的面包店。这家位于广场内圈的烘焙店的名字我忘记了,是字母W打头,干净整洁,有十分好吃又便宜的法式棍子面包,好大一根只卖卢比,买来作为第二天的早餐十分不错。
另外一件奇怪的事情是,我到处找不到卖日用品和零食的超市或是便利店。当然旅馆区的小杂货店供应一切日用百货,但是店面状况十分糟糕,食物品质难以信赖。那么印度中产阶级消费者到哪里购买牙膏香波饼干和巧克力呢?这个问题令人困惑。据后来我们遇见的熟悉德里的中国女孩子讲,印度人在城市周围建设了富人聚集的小区域,象卫星城一样,那里可以见到干净整洁的日用品商店。尽管这个答案似乎仍然不合逻辑,但随后我们见到的其他城市面貌确实令人怀疑印度政府是否怀有彻底放弃改善旧城区的念头,也许今后这个社会的富裕阶层将不仅仅在心理上和物质上与贫民划分界线,甚至在生活区域上也搞得泾渭分明,成为两个世界。
假如仅仅是从卫星电视上观看印度的电视节目,很容易产生错觉。他们的节目做得十分时尚,广告设计感强过任何一个中国电视广告,屏幕上的人们穿着体面,操着流利的英语,乍一看似乎港台日韩的电视台也就不过这个水准。但是,印度民众的生活远离于此,相差何止千万里!正如当今中国上海地区流行的小资电视剧所表现的洋房别墅生活,拿来普遍理解中国民生显然太离谱了。所幸的是,上海屏幕上的东西起码在上海街头还能看到不少,而德里的实景离它的布景实在是太过遥远了。即便是孟买,也好不到哪里去,那是后话。
我们回到旅馆,吃完一盘鸡肉炒饭,就去睡觉。自此开始,鸡肉将是唯一能见到的肉类了,由于印度教不杀生,所以几乎全民素食。幸好还有米饭,但是很硬,堆起来会象沙子一样塌陷那种。
二, 马图拉(MATHURA)
02次Shatabdi列车的1ACC车厢真不错,座位宽敞,极少有本地人乘坐。德里到马图拉141公里只需用时一个半小时,这种速度是一般的快车远远达不到的。1ACC票价每人550卢比。不过通常游客坐这趟车都是去马图拉的下一站阿格拉(AGRA)看泰姬陵。
从上车开始服务员就不停给你送东西吃,成套供应的西式早餐、糖果、饼干、牛奶麦片粥还有免费的瓶装水。当然这些都算在票价里了。从铁路沿线才看到真正的贫民区,这些位于城市边缘的居住区基本上都不是正式的房子,只能算茅棚。这样对比才看得出PAHAL GANJ的旅馆区是个很正常的市民聚居区。
马图拉这个城市游客很少,可正是这样,你可以更加容易看见一个真正少受外界打扰的印度中等城市的面貌。一下火车我们就赶紧去售票处买好后天去阿格拉的车票,然后在一群人力车夫的包围中走出车站。我一路都遵循拒绝过分热情的主动兜售者的原则,跑出很远去自己找车,但是他们紧紧围住你,不肯放弃,大概由于此时此地游客资源太过稀少了。
三轮摩的开价40卢比送我们去亚穆那河边的AGRA旅馆。这个旅馆的位置极佳,门口就是信徒沐浴的码头,距离河边的Krishna神庙只需步行5分钟。周围平时人少,十分安静。房间也还比较干净,但是老板带我们看房间的时候,一眼就看见墙上一条硕大的壁虎。换了一间,以为没有了,结果安顿好行李发现还是有一条体格稍弱的小兄弟趴在窗帘后面。只好视而不见了,给它起了名字叫印度的小强。此后我们经常在中低档的旅馆房间见到小强的身影,很快就习以为常了。
马图拉值得游览的地点,一个就是旅馆附近的Krishna神庙,另一个是距离市区约15公里的布林答班(Vrindavan),这些景点的介绍书上都有。在我看来,布林答班的一日游其实远不如清早呆在码头看信徒沐浴的气氛精彩,只不过沐浴的过程比较短暂罢了。既然长日漫漫总要找几处地方消遣,就接受了旅馆伙计的推荐,包了一个摩的去布林答班。其实只需半天时间,因为神庙下午很早就会关闭。说好来回300卢比,结果因为回程路上找银行换钱,被以各种借口加收了65卢比。所以,最好不要轻信旅馆伙计热情的帮忙,要自己出门去谈包车,再说,他是不是真的旅馆伙计事后我很怀疑。
布林答班(Vrindavan)其实是一个神庙聚集的集镇。看不到什么游客,基本上都是印度教徒来这里朝拜。进庙要脱鞋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而且谁也无法保证你的鞋不会不翼而飞。通常神庙里面是禁止拍照的。我们随司机的带领一路上参观了五、六个大同小异的庙子,最后我都懒得进门去看了。这些神庙全部不需要买门票,可见此地算不上旅游景点,纯粹是当地人的宗教活动中心。当然只要你是一张外国人的面孔,在哪里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热情的导游者的骚扰。抱歉我只能用骚扰这个词汇,因为起初你可能觉得礼貌性的回应对方的问话是必需的,但久而久之会发现他们那些套近乎的开场白基本都是为了使你误以为他是个不相干的路人,最后却无一例外地问你要钱。一个在印度旅行的外国人说得最多的词汇就是“No”,一天说上两三百遍那是正常的指标,假如你是在一个旅游热门地点比如瓦腊那西的主码头的话,也许两个小时就用光了一天的指标。
中午以前我们回到旅馆。整个马图拉市内找不到一个象样的地方吃饭。为了找到书上提及的一个叫做Cyber Café的很不起眼的餐厅,我们在圣门附近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当地人会将Cyber Café这个名字同另一个网吧搞混,所以要仔细弄明白。顺便一提,在马图拉上网比大城市麻烦得多。一是电力供应总是会出问题,所以唯一能找到的这个网吧总是停业;二是这家全印度连锁的网吧实行卖点卡注册的制度,卡上时间用不完会造成浪费,除非你去别的城市再找同样的连锁店继续用。
饭菜总是千篇一律的蔬菜炒饭或鸡肉炒饭,当然你也可以象P兔一样勇于尝试印度风格的饮食,南方的典型主食MASALA DOSA是个不错的东西,脆脆的薄面饼,配上咖哩土豆。如果实在不想总是在Cyber Café吃饭,那恐怕只能回旅馆去吃了,不过旅馆的炒饭味道似乎不怎么样。
在完成了印度的整个行程以后,我想回过头来评价一下马图拉这个小城。它的吸引力就在于它不太嘈杂。尽管人口密度仍然很大,马路上也同样塞满了人和牛,但是确实没有旅游城市那种乱嘈嘈的感觉。尤其是清晨,亚穆那河边称得上是静谧的。日出的时候,桔黄色的光线笼罩着水面和河岸,人们默默祈祷,静静地沐浴。有时候他们将载着烛火的小小花船放入水中,火光从沐浴者身边绕过,在晨曦中静静流向远方。马图拉能给你一种坐在时间的河岸上静听梵音的感觉,相比此地来说,恒河的瓦那腊西显得太喧哗了。
三,阿格拉(AGRA)的泰姬陵
阿格拉(AGRA)以泰姬陵闻名于世。关于这个美丽的建筑的背景故事我不想多说了,书上很详细。因为故事很传奇,加上建筑确实很漂亮,所以泰姬陵成了来印度绝对不得不看的一个经典,AGRA因此成了热门的旅游城市。遗憾的是,AGRA也只有泰姬陵而已,除此之外几乎一无是处。来AGRA,计划好一天行程足矣,如果确实时间紧张,甚至可以当天看完即走。不过这个宫殿一样的建筑,只有在日出日落时才显得魅力非凡,因此还是选择在AGRA住一晚比较合适。
从马图拉到阿格拉(AGRA)只有54公里,火车运行一个小时都不到,ACC票价每人225卢比。
到站后,照例是下车就直奔售票处买下一个目的地的车票。AGRA的售票处就没有德里那么轻松了,必须在窗口排队。事前准备不充分,想买的前往瓦那腊西的直达票没有了,只好买备选的前往MUGHAL SARAI中转的车次。窗口里的老头翘着长长的八字胡哇啦哇啦地说了一通口音浓重的英语,我在玻璃外头整个不知其所云,努力听了两遍,只得放弃了,示意他怎么样都OK,只要把票给我就好。由于后面有不少人排队,我花费了不少时间有点过意不去,所以拿到票就赶紧退出队伍了,结果发现老头少找100多卢比。书上说得果然没错哦!!不管是买票还是换钱,再费时间也要仔细核对钱款以后才离开,后面排队的人只能说声对不起了。售票员大概是长期和外国人打交道养成了习惯,故意错钱给你,知道你手忙脚乱没心思数清楚。我想了想还是没有再挤进窗口理论,那边几个洋人正在费劲地听老头的印度腔英文,忙得很,还是不添乱了,洋人都和他说不清楚事情,我哪里能三句两句把钱要回来呢?
这回买到的票就是附录里提及的那种RAC的票,暂时心里疑惑得很,打算回头找个英语利索的人问清楚。
车站里里外外照例是紧紧盯着外国游客的出租车皮条客,我们接受了一个面相还算和善的年轻人。本来以为我们上了车他就会离开,结果他还坐上了副驾驶,一路跟到旅馆,为的是游说我们进一步包车观光。我婉言拒绝,只说还没有计划怎么安排观光顺序,也不清楚AGRA有什么可看。他执意说等我们安顿好以后,下午他会再来,我说我不能确定一定会租车,他也不管,只说一定会来。
我们选的这个旅馆叫作MAYA HOTEL,位置很理想,离泰姬陵只有走路5分钟路程,上到天台就能看见泰姬陵。导游书上对这个热门旅馆的评价也不错,假如不是现在这个淡季,象我们这样没有预订的游客,一般是没有空房可住的。MAYA的老板是个犹太人,旅馆里到处都能看到蓝色的六角星装饰。四处都很干净,硬件条件就一个中档旅馆来说还是不错的了,只是房价比预期的高,每晚700卢比不含早餐,不接受还价,老板只答应提供本店餐厅的消费折扣%,真是会做生意,既让你感觉稍有便宜,又引诱你在他餐厅继续消费,一举两得,不愧是犹太人。不过MAYA二楼的露台餐厅还真是不错的地方,设置了席地而坐的矮桌,看起来很舒服的样子。
下午那个年轻人果然又来了。我们实在找不到借口推脱,因此想杀一杀价,他不同意也就算了,结果因为完全不了解行情,大概杀得显然不够高明,因此谈成了这桩生意。包车半天,目的地包括泰姬陵(他答应带我们去河的对岸看泰姬陵)和AGRA城堡,总共250卢比。这样的话,我们今天下午就可以把除了泰姬陵内部以外能看的全看完了(其实也就是一个AGRA城堡),第二天一早日出时再进入泰姬陵看个正脸,就结束了。火车票的时间是第二天中午12:40,衔接得十分理想。
这趟包车唯一令我以为值得的,就是日落时分从河对岸看泰姬陵。从这个点看泰姬陵确实不同于正常入内参观,比之更具有路人旁观的视角,显得泰姬陵更真实而平民化,它的美丽也就更加自然纯粹。AGRA城堡就可看可不看了,一个空荡荡的大房子而已,门票还不便宜(每人5美元外加50卢比考古费)。
除此以外,这个年轻的导游就没有一点其他值得称赞的地方了。
直到我们离开河岸为止,我的心情也还没有被搞坏,我们在泰姬陵的脚下和几个当地的少年人聊得很愉快,还看见有人居然能从我本来以为绝对不可能有鱼的浑浊的浅水中只用线和钩徒手钓起鱼来。可是,回去旅馆的路上,就不太妙了。年轻导游先是反复要求我们去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呆上十五分钟,并表示即使不买东西也可以帮他赚一点拉人过去的酬金。可是这时候P兔有点不舒服,我只好拒绝了他的要求,心里打算回去给他几十卢比小费作为补偿吧。然后我问起关于票上的RAC是什么意思,得到了胡编的回答(参见附录2介绍),其目的是让我把票交给他退了重买,幸好我没傻到轻信他。回到旅馆以后年轻导游彻底地搞坏了我的心情,原以为我主动多给他一些钱大家就好聚好散了,结果他拿了说好的250卢比车费和我加上的50卢比小费,居然一丝谢意也没有,还故作吃惊地表示我少给了一份司机的小费。他并且反复解释因为我们在河边等待日落时间太长,必须加50卢比的等候费。我实在是不想再争辩这等候时间本就是事前协议好的范围之内的事情,只是很后悔不应该没等他索要就主动付他小费,要知道中午的时候明明说得很清楚车费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费用的,更何况印度并不流行支付小费。而且当时谈判车资的时候我也明确提出过不要带我们去不想去的地方,到头来我好心要补偿他没有得到商店的拉客酬金,却点着了他得寸进尺的念头!我心情大坏,只同意加上等候的50块,坚决不加司机的小费。他继续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纠缠,说什么车费全是上交老板的,他们什么也没有云云,最后居然反问我:难道你觉得我们一下午的服务只值这50卢比小费吗?我只好心安理得无比坚定地回答:是的,这足够了!他临走前我没有忘记送给他一包河边答应他的中国香烟作礼物,尽管这时候已经心里老大不情愿。他也不推辞,老实不客气地揣进口袋走了。
结论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还是不要对印度兄弟太客气了,谈生意只要照规矩办不亏良心就行了,你对他太善意,他会变本加厉当你是笨蛋,这经验在此后屡被验证,真实不虚。
第二天一早日出以前我们就排队等着进泰姬陵参观,得知印度兄弟进去的门票只要25卢比,心里不爽。外国人被要求支付每人5美元外加500卢比考古费!花那么多钱进去逛一圈完全是象征意义上的走过场,从这一点来说,泰姬陵绝对是颗摇钱树。不过,我还是竭力推荐你在日出或日落时分去河的对岸感受一下她的别样魅力。
参观后回到旅馆的早餐对P兔来说是一段美妙时光。犹太老板会顶着他那颗圆溜溜的卷发脑袋在露台餐厅做瑜珈体操,一边吃着美味的恰巴提卷咖哩土豆一边欣赏他胖呼呼的瑜珈身姿,P兔觉得很享受。那时候我的胃还没有被印度菜彻底搞歇……
四,瓦那腊西(VANARASI)
恒河,一个充满历史感的美丽的名字。瓦那腊西(VANARASI)矗立在这条母亲河的西岸,河水在它脚下拐了一个大弯,向东流去。在印度教中,恒河是一个极其崇高的象征,众多的神灵都同这条河的起源相关。瓦那腊西(VANARASI)作为恒河中下游的一个圣都,已经喧哗了几千年。人们来瓦那腊西(VANARASI)观光,无非是冲着恒河的传奇而来,在游客的眼里,瓦那腊西是触摸恒河文明不可替代的一站。
火车从阿格拉到距离瓦那腊西17公里的MUGHAL SARAI需运行十六个小时,总路程602公里,3A票价每人683卢比。
这趟叫做TOOFAN EXPRESS的火车是个低档车次,尽管名字是快车,但是其实速度很慢。此车最高等级车厢只有3A。这是我们头一次乘座长途卧铺,没有想到的是,空调车厢里小型蟑螂和硕大的蚂蚁四处出没,时不时会从铺位的夹缝里爬上床单,防不胜防。当时我以为大概3A级别就是这个样子了,后来才知道是因为这个车次比较烂而已。可是,连接这两个城市的车次也几乎没有第二个选择,只能如此。由于到达时间是凌晨三点,我们比较担心深夜找旅馆的安全问题。恰好阿格拉MAYA HOTEL的那个犹太老板有个弟弟在瓦那腊西开旅馆,因此介绍我们去住,临出发前他帮我们联系好了旅馆接车,算是了了一桩麻烦事。
这趟车上我们撞见一桩希奇事情。
由于担心夜间坐过站点,因此我们上车以后就打听有谁在同一站下车,指望到时候能得到提醒。可是上下左右没有一个人对这条线上的站点熟悉,他们甚至在几点到达MUGHAL SARAI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大分歧,令人不敢轻信。我可不想深更半夜在印度火车上坐过了站头,只好到别的隔间再找人问。
隔壁下铺躺着两个看起来穿着体面的印度人,但是其中一个年长的人说他们在MUGHAL SARAI之前很早就会下车,因此帮不上我。正要离开的时候,他对面那个穿了一件红T恤的稍年轻的印度人邀请我坐下聊聊。我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到站还早得很,就聊聊吧。他问我哪个国家人,我说中国。话刚开个头,就被人打断了。走廊里哗拉哗拉跑过来一排人,前面几个穿着列车上的黑制服,后面居然跟着两个拿着冲锋枪的士兵。然后忽然不知道哪个角落就钻出来一个跟班模样的老头,举着一个托盘到我们跟前,上面摆着咖啡壶和几杯牛奶。然后就听见穿制服的叽叽呱呱地说了一通印度话,一副点头哈腰的模样。这时候我知道这帮人很明显是冲着床上这两个人来的,估计这两个人来头不小,看大家的神色似乎那个红T恤倒是主角。
红T恤邀请我喝奶茶。自始至终他都没怎么开口,基本上是黑制服们在说话,他只是听着。然后跟班老头伺候完奶茶还留下几个蛋糕就和黑制服们一起撤退了,当兵的却没有走,并且人数不知何时多了出来,四五个挤坐在隔壁我们那个座位的下铺,有一个兵甚至拿了一把很大的自动步枪。
这时候我就是想回到自己座位里去也没有地方可坐了,红T恤示意我可以叫P兔过来,用他们旁边那个Side Berth来休息。要知道现在他们这一个隔档里从上到下包括Side Berth都是没有别人的,估计是隔离措施。
我们接着聊天。出现了这样的架势倒是使我有点不太自在。不过,无论如何我也不是印度公民,他官做得再大跟我是不相干的。倒是那帮黑制服令我开了眼界。照说中国官场的阿谀也是常见的事情,但我还真是头一次看见公共场所伺候官老爷的嘴脸可以下作到此等模样。无论是黑制服们还是端茶倒水的跟班,其神色绝对可以用奴才样子来形容,丝毫不过分。红T恤的脸色也一丁点都没有上级官员的哪怕是逢场作戏的关怀与和蔼,几乎是冷漠和没有表情的,似乎被奴才服侍本来是天经地义的,完全不象政府官员而更象是皇帝老爷。不知道这是不是从侧面映射了印度社会中十分突出的等级制度。
奇怪的是,红T恤的英文似乎不是特别好,不象一个英文成为半官方语言的国家的官员。我们寒喧了几句关于中国的常识以后,他问我对印度的旅行印象如何。我开始思考要不要吹捧一下他们的国家,然后决定还是应该客气地吹捧一下,接着再指出令人遗憾的方面。我说我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印度不选择把路修修好,包括城市内部以及连接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另外就是大城市街道上的牛和垃圾实在很令人吃惊。红T恤十分简短扼要地告诉我这跟他们现今阶段的民众素质教育太弱有关。“人们普遍受到的教育程度太低”,他说,“相信中国也可能有这样的问题。” 红T恤接着跟我扯了一通关于一个印度旅行作家的话题,说此人的一本书对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并问我知道不知道这样一个印度人。遗憾的是我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红T恤说完就上厕所去了。我得空赶紧问那个随行的年长者他是不是政府高官,长者告诉我,红T恤今年不过才33岁,最近刚刚被任命为本邦(相当于中国的省,但是印度的邦政府是有很大的独立权限的,更象美国的州政府)的商务部最高官员。长者还就我刚才对道路建设的问题作了回答,他说由于各邦的自主权限很大,因此在跨邦界的道路建设的意见上很难达成一致,所以导致现在全印度境内的道路建设都很不理想。我猜这最终还是由哪家出钱修路谈不拢的结果,看来地方权力分散的印度,在资源配置的问题上远不如中央集权的中国效率高。对于红T恤的年龄我早有预料,看样子最多也就是三十七八,没想到实际上只有三十出头。如此年轻就位高权重,恐怕不是太合适。
直到红T恤下车以前,兵们都神情专注地捧着他们各自几乎锈迹斑斑的冲锋枪守在走道上。这里我想插一句,走完那么多印度城市,我发现所有警察包括眼前这些兵们手中的枪支看起来都极象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产品。虽然我不是军迷,但是仅从样式以及外表锈蚀的程度我敢说绝对是有年头的东西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好莱坞大片看了不少,电影里二战时候的武器模样都明显好过如今印度武装警察手上的家伙。也许政府觉得管管没文化的印度教徒这些旧家什足够了,警察们甚至人手一根长木棍来作为日常指挥民众的主要器械,而先进的苏-30MKI什么的都放到边境上去对付巴基斯坦和中国人了。
夜里三点左右,肚皮饿得发慌的时候,火车终于到了MUGHAL SARAI。一下火车,看到都三更半夜了月台上依然乱糟糟的,连个出口都不好找。幸好旅馆接站的摩的司机很快找到了我们,因为黄种人的脸对其来说还比较容易辨认。
三轮摩托在黑暗的路面上跑了近一个小时,上了一座大桥以后渐渐看见前方昏暗的万家灯火,原来车站在恒河的另外一边。进入瓦那腊西(VANARASI)的街道以后,我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是:很破烂。后来才知道原来游客聚集的破烂地区都是恒河边上历史久远的老城区。不过新城区也好不了太多,仍旧是遍布坑洼的马路和毫无秩序的复杂交通,尽管在那里还能找到麦当劳。
我们被径直带到一个五层高的楼房。这个名叫“SANDHYA GUEST HOUSE”的旅馆面积倒是不小,从二楼到顶楼天台全是它的。不过地理位置不是很理想,它距离主要观光区――主码头比较远,大约步行要花上半个小时。不过由于老城区是沿河分布的缘故,绝大多数旅馆都建在河边,因此从旅馆前往最近的SHIVALA码头只有两三百米的距离。然而也有一个优点,旅馆很近的地方就是导游书上介绍的名叫“Bread of Life Bakery”的西式餐厅兼面包店,那里的腰果蛋糕十分美味。
旅馆房间设施和德里差不多,房价每晚500卢比,摩的接站300,这是在AGRA就谈好的。这家旅馆因为楼层高,因此阳台上的视野不错,而且值得称赞的是热水很烫,这在印度低档旅馆中可是很难得的。
第二天一早,即使非常磕睡我也强迫自己起床,打算去恒河看日出。结果上阳台一看,天上厚厚的云,基本没戏了,只得接着睡。阴天即使去坐船也没什么好拍的,这一个白天只好步行去闲逛,打听打听游河的船资,顺便浏览一下这座著名圣城的样貌。
我们在主码头上意外地遇见了两个中国同胞,然后,更意外的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又找上来一个MM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从德里到这里,几天观察下来,以为这趟很少会遇见中国人了,今天居然一下聚拢好几个。起先这两个,是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志愿者,为某个国际间非赢利性组织工作,他们在回国以前顺便作一次旅游。后来的这个MM厉害了,厦门大学在读大学生,跷课跑出来玩,独身一人怀揣8000人民币居然可以从福州一直玩到拉萨,然后从樟木口岸出尼泊尔再玩到印度。碰见我们的时候,她已经从印度西部地区逛了一圈回到这里了,接着还要继续从北部再一次经尼泊尔回到拉萨去。照她的话说,“回到国内就不用担心钱不够了,到处有朋友嘛!”现在的女孩子胆识足足令人叹为观止,不说单身异国旅行的安全问题(印度是出了名的不适合单身女子旅游的国家,因为性骚扰现象非常严重,我们在斋浦耳一个旅馆的墙上居然发现有外国女游客写下TIPS,还画了漫画,大意是“白人单身女子在印度旅行,就好象是给自己额头上贴了一个标签,上书:FUCK HERE!”哈哈),仅仅只带8000块人民币走那么远而没有任何备用措施,已经是不可思议了。不过也难怪哦,人家是“厦门大学”的“吓大MM”哦!她说一路上自己都睡最便宜的大通铺,坐最低档的火车车厢,吃路边摊上的食物,至今没有什么肠胃问题,这一点尤其使我肃然起敬。我知道这种最低限度预算的旅行方式普遍存在于西方年轻人之中,象我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种档次的房间,甚至是更便宜的以床铺为单位出租的旅馆,在瓦那腊西比比皆是,上面睡满了欧洲的、北美的、日韩的年轻背包游客。现在中国新一代的驴友们也开始毅然决然地混出门去,这是个好现象,愿意吃点苦头总好过在家好吃好喝做个缺乏自理能力的书呆子强。
我们兴高采烈地到Bread of Life Bakery去聚餐聊天,忘记了阴天在瓦那腊西的无聊。那两个文化交流志愿者的另外一个女同伴也随后加入进来,这是一个藏族女孩子,正打算去菩提迦耶朝佛。我们于是约好两天后一起出发去佛祖悟道之地,看一看那颗至今还健在的菩提树。
次日早晨我继续早起,期待晴天。可惜天气仍旧不作美,云层虽不太厚,但是太阳最终只露得半边脸就匆匆隐没了。P兔贪睡,因此我独自去河边找船。
关于恒河租船观光,我想对摄影者提些建议:一是最好日出前就出发(如果有日出的话),整趟行程往返大约需要一到两小时,可以看完恒河沿岸的所有码头;二是尽量选择在下游端出发,因为水流的规律是中间急两岸缓,逆流而上的时候船夫都会自然选择靠紧岸边行驶以减小水流阻力,这时候船速很慢,游客正好能在日出时间里近距离拍摄照片(印度教徒的沐浴都是选在日出时分,如果你日出前就上船,但是却选择上游出发,那么船夫必定会先驶离岸边,在中流快速下行到最下游,回程时才贴近码头慢行,要知道顺流下行尽管快速但也最少需要分钟才能走完单程,这样你就会错过日出拍摄时机)。
这时候就看出我们住的旅馆位置不理想了,它在上游。我从SHIVALA码头找了一条船,每小时100卢比。顺流而下的时候,根本无法靠岸行驶,因为逆流而上的船都挤在靠岸一侧,自然形成单向分流行驶,何况即使能靠过去速度也慢不下来。不过今天既然反正没有了日出,船怎么开都无关紧要了。
从河上看这座城市,仿佛在时光流淌中静悄悄地窥视。沿岸高大的建筑形成于各个久远或新近的年代,那些砖岩厚重的殖民地风格的堡垒夹杂着古代王公的官邸和庙宇,模样千奇百怪,斑驳的水泥外墙上到处都是手绘的旅馆招牌广告。码头都是些陡峭的水泥台阶,象宫殿的群摆一样延伸向水中。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于清晨时在码头上沐浴祈祷,期望河水能带走生命中的不净与灾祸。在神河面前,人们是没有等级分别的,无论贵贱美丑,神河都将他们一一揽入怀中默默洗涤,使罪恶的得到救赎,使死去的获得新生……
在靠近下游的主码头Dashashwamedh Ghat附近,有一个火葬码头,专门供当地人焚毁尸体之用。游客对这类事情当然是趋之若骛,这些古怪的仪式在这条充满传奇的神河边仿佛也变得更加神秘起来。不过要小心,总是有人想方设法把你诓进圈套叫你付钱,所以,还是尊重当地人的规矩,不要拍照、不要摄像、也不要轻信任何热心向你解说的印度兄弟吧,只要坐在船上静静地观看就好了。
下午,我们和厦大MM一起去看佛教圣地之一的鹿野苑(Sarnath,也叫萨尔那特)。鹿野苑就在离瓦那腊西十几公里的地方,摩的开过去大约40分钟。路上你就可以看见瓦那腊西的新市区了,一个完全称不上现代化的城区。人类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上总是大同小异,那种在石板路上赤足行走的宁静很快就会被推墙破土的烟尘和高音喇叭的嘈杂团团包围,由此诞生出钢牙利嘴却蓬头垢面的怪胎。而更加糟糕的是,旧的东西已经拆掉一半,新的建设又毫无章法乱七八糟。人们大概总是要在彻底撕烂一件旧衣裳多年之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