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亚洲 > 新加坡 > 正文内容

到新加坡旅游穿着篇

11个月前 (07-16)新加坡3110

我自己在国内上完大学,工作两年然后到新加坡。在这边已经呆了6年多,还有一个新加坡相处4年的女友,生活圈子里中国人新加坡人洋人都不少,另外我也经常各地旅行。所以我觉得我对新加坡比论坛里大多数人更了解。

今天先说穿衣,因为我经常会看到一些穿着不合时宜的国人。 这些不合时宜的穿着,会向周围的人发出这样的信息,“我是游客”,“我是中国来得游客”,“我是中国来的对这边很不熟悉的游客”。这些信息,估计有点类似广州站刚下火车的农民工散发的信息,会让周围正常的工薪阶层中产阶层保持距离,因为他们担心“对这边不熟悉的人”做事会不按常礼出牌;同时会吸引那些视游客为猎物的人们(虽然在新加坡不多);出现纠纷的时候,小商贩们可能出言不逊,公务人员也未必又耐心来处理,更又可能采取“打发”的策略。

具体说说不合时宜的穿着。比如上周在东海岸,旁边座位女生,紧身牛仔,细高根鞋,浓妆;男士polo t,掖在西裤里,正装 皮鞋,背单肩小挎包(这类挎包好像只有国人用,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算是典型的国内游客打扮,一听开口,果然是。 我 尝试总结一下常见穿着类型,

男士上衣:真丝或者化纤的polo t,特点是面料下垂好,贴身,不皱,缺点是对身材要求高,这个至少新加坡很少人穿。建议,用厚棉质的取代,另外不要掖在裤子里;

男裤:西裤最常见,建议半截短裤,成熟人士穿半截的正式点的短裤,青春人士可以穿沙滩裤或者5分 7分裤,

鞋:黑皮鞋,登山鞋,跑步鞋。建议,成熟点可以穿棕色休闲鞋,比如类似这双,有没有鞋带都可以,不用穿袜子,或穿到脚踝的袜子;青春人士可以穿拖鞋(代表品牌crocs, birkenstock), 兼顾活动方便的话可以穿沙滩鞋,(代表品牌tEVA)。

包:大约一本书半张A4纸大小的男士皮包,这个也是只有我们男同胞用,国外只有女包有类似的;一张A4纸大小的单肩皮挎包,同上。建议,腰包,户外类-30升的双肩背包(比如osprey,Deutor),商务类的双肩背包(比如新秀丽,瑞士军刀)。

女士着装五花八门太多了,我就不说不合时宜的了,直接说建议。

女凉鞋: 这边常见大概两类,一类是平底凉拖鞋,(代表品牌crocs,berkinstock),这事绝大多数新加坡年轻小姑酿们每天穿的;另一类是细高跟凉鞋,较正式,品牌无数。凉鞋不用穿袜子;正装高根皮鞋哪里都差不多。基本就这几类。都算是经典的款式

这边基本看不到粗底高根鞋,或者其他各种变异的鞋子。

女下装,非工作时间,基本都

剩余10%内容付费后可查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理想国旅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uolv.com/post/177139.html

标签: 攻略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Melaka-徜徉在小镇的欢声笑语中

(10年8月7日-10年8月8日)   吉隆坡到马六甲有大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票价很便宜,十几块马币而已。一路上迷迷糊糊,听着当地的电台,我受不了外星语般的马来语的叽叽咕咕,便很自然的转到了FM one,类似于当地的中文台吧。...

新加坡牛车水游记

  牛车水是新加坡着名的唐人街,在那里中国的菜系应该是最全的,上海菜、四川菜、广东菜……不过我觉得到了一个地方旅行,就要体验当地最纯正的生活和最地道的美食。牛车水当然值得一游,毕竟很有名气嘛,不过也不必花太多时间...

【行者天堂的原创】新加坡+民丹岛自由行游记(一)

【行者天堂的原创】新加坡+民丹岛自由行游记 (一)     女儿早在去年上小学之前就闹着要去香港迪斯尼,苦于的暑假期间正是我和LP忙于奥运服务之时,也就只能委屈女儿,并许愿在寒假时一定送她一个“大餐&...

不同寻常的东南亚之行--新加坡篇

不同寻常的东南亚之行--新加坡篇新加坡城市之美早已名扬天下,所以没去新加坡之前,就憧憬着她的万般风情,当真的踏上这片土地,第一印象还是一个字“美”,借用同团游客的体会,就是“这才象到了国外,有了异国风情。”我想他们所指的异国...

人在新加坡

我问磊:“你从 Singapore 恢复过来没有?”磊慵懒的埋在椅子里回答:“早就恢复过来了。”“我觉得我好像还没有哩!”是啊。我怎么感觉自己还有刚从 Singapore 回来时的那种激动与兴奋。晚上泡脚的时候,一抬头又看见...

在新加坡的日子-新加坡点滴(一)

前言:用“在新加坡的日子”,是因为一直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沧桑感,似乎总是某某名人回首往事,用无限怀恋的语气说的。可是现在还是在这个地方带着,而且正想着也该走了,怎么说我也不会相信自己会对她无限怀恋。但是名字还是喜欢,所以就用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