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自助游(五)――三娘湾篇
清晨时分的三娘湾是最美的,她不喧闹,而是非常安静。我们可以听到这几种声音合成的音乐:波澜不惊的海涛声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松树林中早起的鸟儿唧唧喳喳地歌唱;微风拂过树林发出的飒飒声;远处渔民出海打鱼渔船渐行渐远的“突突”声;人们走过沙滩,踩在松软沙子上的凹陷声。在三娘湾看日出是不能错过的大戏。与涠洲岛上的芝麻滩不同,三娘湾的日出没有在汹涌澎湃的浪涛衬托之下那么轰轰烈烈,震撼人的心灵;而是让人用那么从容、恬静、安逸的心情去面对它,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海边那些奇特的象形大礁石,都是观日出,看海景的好地方。比较有名的是母猪石、风流石、鸳鸯石……每一处石头都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我们一边在这些大石头上攀爬,一边看远处的海面从绯红变成金黄,直至深蓝……
紧挨着三娘湾景区的是三娘湾渔村。村子不大,大约有千把人的居民。平时主要以打鱼为生,现在三娘湾景区开发了,他们也做些游客的小生意。卖些贝类工艺品,开海鲜大排挡,提供渔家乐是最普遍的生意。我们在海滩上结识了一名黄姓中年汉子,几个四川朋友住宿于他的渔家家庭旅馆。我们怀着好奇心去参观他的家,顺便也想了解一下三娘湾村的状况。深入当地老百姓家是深度旅游的最佳途径之一。从整个村子的民居看,这个村子还不太富裕,大部分房屋都很破旧简陋。一些妇女在补鱼网,小孩在玩耍。我们七拐八拐地来到老黄家。那是一座3层楼的农家房子,门前挂着当地旅游部门颁发的“旅游文明户”铜牌。楼房外观尚新,周围环境也比较整洁。老黄夫妇把2、3楼房间改建成旅馆样子,自己一家住在底楼。房间里都看不到海,但三楼有个大露台。天气好的时候,太阳完全可以照到整个露台,也能眺望到蔚蓝的大海。老黄是个淳朴的渔民,靠自己的勤劳和精明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我们也在与他并不艰难的交流中(老黄会说缓慢的普通话),了解了不少当地的民情。
在老黄的联络下,我们与其他5个四川朋友准备搭乘当地旅游公司正规的船,出海观白海豚。每人40元的费用保证我们看到海豚的承诺让我们欢欣不已。九点半左右,我们先坐上一艘大木船,类似于我们杭州西湖上的画舫,行驶起来很平稳。大家穿上救生衣,激动地等待着海豚出现的那一刻。2艘快艇先我们的船而去搜寻海豚的踪迹,一旦他们发现动静,便会立即用手机报告给我们船上的工作人员,以便我们的船及时赶过去。天气非常好,海水清澈,太阳照在上面,显出波光粼粼的效果。一些渔船在海上作业,渔民在打鱼。周围的几处小岛慢慢出现在我们眼前。“大门”灯塔威武的样子显示了它标志性建筑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深入到了外海,波浪越来越大,船和船上的人跟着舞蹈起来,但海豚的踪迹还是没有。船上的工作人员似乎也急噪了。大家不禁有些沮丧。此时此刻的经历,使我回想起在冰岛观鲸鱼的情景。当你失望至极之时,奇迹便会出现。为了尽快找到海豚,工作人员又安排我们分坐2艘快艇向更远的海域进发。快艇的滋味可不比刚才的大木船,驾驶的是一位出头的小伙子。他那有点卖弄自己驾驶快艇技巧的做法,让每个乘客不得不死死抓住座位靠背的把手。快艇在海面划出一个个近乎倾覆的弧度,甚至有几次海水扑面而来,打湿了我们。可是海豚仍然没有出现。突然远处传来了欢呼声,另一艘快艇终于发现了海豚,我们立刻赶了过去,果然看到一条海豚的尾巴露在水面上!然后随着人们的大呼小叫,一条条海豚从水面相继跃身而出。它们中胆大的探出个大脑袋,似乎微笑着向人们招呼。胆小的则害羞地露一截尾巴在水面上。观看的人无不激动不已,仿佛回到童年,雀跃欢呼。人们都说海豚的智商高,看来的确如此。这时的海豚就是演员,我们是观众。它们的每一次跃身,都赢得我们的欢呼。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浪大,船摇晃剧烈,加上海豚出水的随意性和突然性,我们根本无法用相机抓拍到海豚腾越的画面,只用DV摄到了一小段场景。观海豚活动圆满结束了。
我们心满意足地回到老黄家。他家的海鲜大餐也正等着我们。大锅揭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海鲜端了上来:一条海鲈鱼、两个花蟹、一盘赖尿虾、一碗海螺以及一道蔬菜。这是我们此行吃到的最原汁原味的也最便宜的海鲜大餐了,只花了我们50元大洋。这些吃上去肉质甜润滑嫩的海鲜强烈地刺激着我们的食欲,同时也为我们的三娘湾之行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三娘湾日出)
(三娘湾风流石)
(出海的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