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新二十景<一>
万石涵翠,在万石山旅游风景区内。
这里山峦起伏,万石裸露;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植被翠绿,种类繁多;环境幽雅,景色旖旎;大小不同的庙宇,吸引着众多南来北往的善男信女;自古以来,更是众多文人墨客苦读"圣贤",挥笔泼墨的好去处。
始建于1960年的厦门园林植物园,可谓是万石山风景区内的精华。植物园占地2.2平方公里。现有多个专业类园地,如百花厅、仙人掌室、竹径、松杉园、棕榈区、兰花圃、驯化区、蔷薇园、荫棚等;园内有世界三大观赏树种,即中国金钱松、日本金松和南洋杉;有目前国内直径最大的金虎仙人球;有世界各大洲70多种棕榈树;有刚从国外引进的各种奇花异木。热带、亚热带植物共计4000多种。多年来,一些中外国家领导人、友人及侨胞、台胞,也先后为植物园赠种了许多名贵树种,更使她锦上添花,艳丽夺目。
这里有菲律宾马科斯夫人赠送、由周恩来总理转送的卡特利亚兰;
这里有胡耀邦转送的"中日青年友谊树";
这里有邓小平亲种植的千年香樟; 还有万里、王震亲手种植的南洋杉。
这里的湖光、山色、苍榕、翠棕,构成了一幅幅"万石涵翠"的绝妙画卷。
大轮梵天
"是由大轮山和梵天寺组合而成。大轮山主峰海拔108米,山脉层峦起伏,绵亘数里,如车轮滚滚,由应城山奔驰而来,因而得名。
相传历史上大轮山有"轮峰叠翠"、"绿沼荷香"、"幽岩月色"、"圣迹泉流"、"浔海归帆"、"梵寺钟声"、"瞻亭石刻"等"轮山八景"。历代文人墨客,鸿彦硕儒登山寻幽礼佛,披襟行吟,泼墨挥毫,留下诸多诗章词赋和摩崖石刻。景区内主要的游览点有:梵天寺、婆罗门佛塔、文公书院、轮山寨遗址等。
大轮山山门 始建于隋,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重修。山门额匾"大轮山",为宋代朱熹手笔。
梵天寺 始建于隋,原名兴教寺,有佛庵72所,宋熙宁年间(公元18-17年)合而为一,改名梵天禅寺。建有金刚、天王、大雄三殿及法堂、钟鼓楼,为福建早期的古寺庙之一。寺内的钟楼,为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始建,中经多次维修,1984年仿古重修。
现在人们看到的梵天寺,为年初按原址奠基复建,1997年9月落成开光。
婆罗门佛塔 位于梵天寺钟楼北侧。属于宋代元